长城网·冀云客户端10月21日讯(记者 王璇 通讯员 姜明晖)今天,由河北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的新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座谈会在石家庄市召开。来自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陕西、四川、甘肃等地文史研究馆负责同志、馆员专家,河北工程大学、清源(北京)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金大陆文化产业集团等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代表以及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北省政府参事代表参加会议。
新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座谈会在石家庄市召开。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璇 摄
座谈会由河北省政府参事室(河北省文史研究馆)主任(馆长)刘建成主持并作总结。河北省政府参事室(河北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王彬在会上致辞。王彬表示,在新科技新技术新产业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共同探讨新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深度融合新路径,勾画发展利用新场景,既是落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的具体实践,也是发挥文史研究馆平台优势,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创新性利用,助力文化繁荣兴盛的务实之举。
河北省政府参事室(河北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王彬致辞。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璇 摄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孙丽介绍河北省以新技术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情况。近年来,河北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以数字技术为突破口,推动非遗从“活态传承”向“创新发展”跃升,让千年燕赵文脉在科技加持下焕发新生机。
座谈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璇 摄
谢飞、卢永琇、江作苏、何光伦、王康、袁俊杰、丁文广、黄海妍、刘忠伟等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员,戴建兵、杨军昌、张荣、沈俊涛、张仁柱等特约专家分别作交流发言。他们聚焦新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成果展示、用户体验提升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构建相关政策和法律框架等课题,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专家交流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璇 摄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的应用将提升基础研究效能,有利于在宏观研究方面探索新规律,在具体保护中突破困境,在大众文化传播领域形成新动向,更好地推进文物文化资源活态传承、活化利用,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专家建议,应在统一数据标准、完善政策法规、培育跨学科人才等方面持续深化研究,以科技筑牢文脉根基、彰显遗产价值,为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注入科技动能,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科技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