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保定市曲阳县高英坡艺术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英坡在进行艺术创作。 本报记者 卢旭东摄
7月4日,在保定市曲阳县高英坡艺术馆,一把造型别致的定瓷茶壶引人注目:壶嘴是高昂的牛头,壶把是飘逸的牛尾,壶身上四头形态各异的牛以立体浮雕形式呈现,造型精巧灵动,质地温润细腻。
“这款茶壶叫‘五福临门’,在造型设计上融入了曲阳石雕的立体雕刻技艺。产品一经推出,首月销量就突破1000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英坡介绍,传统定瓷以刻花、印花为主要装饰手法,像这样将立体浮雕嵌刻在薄薄胎体上的做法,在业内很少有人尝试。
为何会想到让定瓷与雕刻技艺“牵手”?
“曲阳不仅是‘中国雕刻之乡’,也是定瓷艺术发祥地。此前受材料、工艺、传统思维所限,本地艺人创作的雕塑作品多为室外摆放的大件,小件作品很少且不适合日常使用。”高英坡委员说,在定瓷上融入雕刻元素,制作茶具、碗、笔筒等日用器具,不仅让雕刻作品有了更大市场,也为传承这项传统非遗技艺带来了更多可能。
“跨界”融合并非易事。定瓷坯体本就纤薄,再加上立体浮雕,烧制时稍有不慎就会变形、开裂。高英坡委员告诉记者,试验初期,80%的胚体入窑后就变成了废品。
为攻克技艺难关,高英坡委员带领团队购置高精度电子秤、温度记录仪等,从胎泥配比到窑炉温度,每个细节都严格把控。“那段时间,我们将胎泥配比精确到了0.1克,通过一遍遍调整石英、长石等比例,反复测试其韧性和收缩率,终于找到了最佳值。”高英坡委员说。
记者将“五福临门”茶壶捧在手中细细观赏,发现牛身浮雕层次丰富,牛眼有神又立体感十足。高英坡委员介绍,这款茶壶从设计到制成耗时半年,烧制了上百次:“光是调整牛眼的雕刻角度和烧制火候,就花了整整两周时间。”
技艺成熟了,怎样让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高英坡委员思考的新问题。“将传统吉祥纹样与现代简约设计结合,目前我们已研发推出茶壶、咖啡杯、家具摆件等多款融合雕刻元素的定瓷产品,既保留了文化韵味,又契合当代审美,很受消费者欢迎。”高英坡委员说。不仅如此,他还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将制泥、拉坯等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流程,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成本大幅降低。
把曲阳雕刻技艺传承下去,高英坡委员格外关注年轻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我们邀请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高校专家、名师开展艺术讲座,累计培训1万余人次。同时,积极组织承办各类展览、大赛和论坛,为青年人才搭建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的平台。”他说。
谈及未来,高英坡委员道出心愿:期待更多“青春力量”加入到传承和弘扬非遗技艺的队伍中来,在坚守千年匠心的基础上,为非遗技艺“潮”起来、“火”起来带来更多新鲜创意。